物料沿螺桿前移時,經歷著溫度、壓力、粘度等的變化,這種變化在螺桿全長范圍內是不相同的,根據物料的變化特征可將螺桿分為加(送)料段、壓縮段和均化段。
①、塑料及塑料三態
塑料有熱固性和熱塑性二大類,熱固性塑料成型固化后,不能再加熱熔融成型。而熱塑性塑料成型后的制品可再加熱熔融成型其它制品。
熱塑性塑料隨著溫度的改變,產生玻璃態、高彈態和粘流態三態變化,隨溫度重復變動,三態產生重復變化。
a.三態中聚合物熔體不同的特征:
玻璃態——塑料呈現為剛硬固體;熱運動能小,分子間力大,形變主要由鍵角變形所貢獻;除去外力后形變瞬時恢復,屬于普彈形變。
高彈態——塑料呈現為類橡膠物質;形變由鏈段取向引起大分子構象舒展作出的貢獻,形變值大;除去外力后形變可恢復但有時間依賴性,屬于高彈形變。
粘流態——塑料呈現為高粘性熔體;熱能進一步激化了鏈狀分子的相對滑移運動;形變不可逆,屬于塑性形變
b.塑料加工與塑料三態:
塑料玻璃態時可切削加工。高彈態時可拉伸加工,如拉絲紡織、擠管、吹塑和熱成型等。粘流態時可涂復、滾塑和注塑等加工。
當溫度高于粘流態時,塑料就會產生熱分解,當溫度低于玻璃態時塑料就會產生脆化。當塑料溫度高于粘流態或低于玻璃態趨向時,均使熱塑性塑料趨向嚴重的惡化和破壞,所以在加工或使用塑料制品時要避開這二種溫度區域。
②、三段式螺桿
塑料在擠出機中存在三種物理狀態——玻璃態、高彈態和粘流態的變化過程,每一狀態對螺桿結構要求不同。
c.為適應不同狀態的要求,通常將擠出機的螺桿分成三段:
加料段L1(又稱固體輸送段)
熔融段L2(稱壓縮段)
均化段L3(稱計量段)
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三段式螺桿。塑料在這三段中的擠出過程是不同的。
加料段的作用是將料斗供給的料送往壓縮段,塑料在移動過程中一般保持固體狀態,由于受熱而部分熔化。加料段的長度隨塑料種類不同,可從料斗不遠處起至螺杯總長75%止。
大體說,擠出結晶聚合物最長,硬性無定形聚合物次之,軟性無定形聚合物最短。由于加料段不一定要產生壓縮作用,故其螺槽容積可以保持不變,螺旋角的大小對本段送科能力影響較大,實際影響著擠出機的生產率。通常粉狀物料的螺旋角為30度左右,時生產率最高,方塊狀物料螺旋角宜選擇15度左右,因球形物料宜選選擇17度左右。
加料段螺桿的主要參數:
螺旋升角ψ一般取17°~20°。
螺槽深度H1,是在確定均化段螺槽深度后,再由螺桿的幾何壓縮比ε來計算。
加料段長度L1由經驗公式確定:
對非結晶型高聚物L1=(10%~20%)L
對于結晶型高聚物L1=(60%~65%)L
壓縮段(遷移段)的作用是壓實物料,使物料由固體轉化為熔融體,并排除物料中的空氣;為適應將物料中氣體推回至加料段、壓實物料和物料熔化時體積減小的特點,本段螺桿應對塑料產生較大的剪切作用和壓縮。為此,通常是使螺槽容積逐漸縮減,縮減的程度由塑料的壓縮率(制品的比重/塑料的表觀比重)決定。壓縮比除與塑料的壓縮率有關外還與塑料的形態有關,粉料比重小,夾帶的空氣多,需較大的壓縮比(可達4—5),而粒料僅2.5—3。
壓縮段的長度主要和塑料的熔點等性能有關。熔化溫度范圍寬的塑料,如聚氯乙烯150℃以上開始熔化,壓縮段最長,可達螺桿全長100%(漸變型),熔化溫度范圍窄的聚乙烯(低密度聚乙烯105—120℃,高密度聚乙烯125—135℃)等,壓縮段為螺桿全長的45—50%;熔化溫度范圍很窄的大多數聚合物如聚酰胺等,壓縮段甚至只有一個螺距的長度。
熔融段螺桿的主要參數:
壓縮比ε:一般指幾何壓縮比,它是螺桿加料段第一個螺槽容積和均化段最后一個螺槽容積之比。
ε=(Ds-H1)H1/(Ds-H3)≈H1/H3
式中,H1——加料段第一個螺槽的深度 H3——均化段最后一個螺槽的深度
熔融段長度L2由經驗公式確定:
對非結晶型高聚物L2=55%~65%L
對于結晶型高聚物L2=(1~4)Ds
均化段(計量段)的作用是將熔融物料,定容(定量)定壓地送入機頭使其在口模中成型。均化段的螺槽容積與加料段一樣恒定不變。為避免物料因滯留在螺桿頭端面死角處,引起分解,螺桿頭部常設計成錐形或半圓形;有些螺汗的均化段是一表面完全平滑的桿體稱為魚雷頭,但也有刻上凹槽或銑刻成花紋的。魚雷頭具有攪拌和節制物料、消除流動時脈動(脈沖)現象的作用,并隨增大物料的壓力,降低料層厚度,改善加熱狀況,且能進一步提高螺桿塑化效率。本段可為螺桿全長20一25%。
均化段螺桿的重要參數:
螺槽深度H3由經驗公式確定H3=(0.02~0.06)Ds
長度L3由下式確定L3=(20%~25%)L
d. 根據熔體輸送理論,熔體在螺桿均化段的流動有四種形式,熔融物料在螺槽中的流動是這四種流動的組合:
正流——塑料熔體在料筒和螺桿間沿著螺槽方向朝機頭方向的流動。
逆流——流動方向與正流相反,由機頭、多孔板、過濾板等阻力引起的壓力梯度所造成。
橫流——熔體沿著垂直于螺紋壁方向的流動,影響擠出過程中熔體的混合和熱交換作用。
漏流——由于壓力梯度在螺桿與料筒間隙處形成的倒流,沿螺桿軸向方向。
作者:『未知』 來源:『未知』 |